第132章秋试进行时

  

古圣贤石林入口。

门户仿佛能吸收光线一般,看不清里面真容。

旁边的草席上坐着一个灰袍老者,貌似是这祠堂的管事,此时他正在低头看书。

看这表情就好像.……读书时教学组的老师在出题一样。

听到脚步声,老者抬头。

他放下书籍,看见女扮男装的苏泠音后,呵呵笑道:“是小泠音呐,爷爷好久好久没看见你了,好像晃眼间就长大了似的,今天秋试怎的却来这了?

是不是瞒着苏平那臭小子,混在学子中进来玩耍的?

“爷爷火眼金睛,一下子就看出来了。”

老者眼中闪过一丝感慨,好像老怀大慰的样子。

苏泠音吐了吐舌头,乖巧的过去给老者锤着肩膀。

‘看样子老苏与这位老管事相识,难怪敢拍着胸脯与我说要走后门.……’李宣心中了然。

“这小伙子是谁?”

老者看见了李宣,苍老的面上浮现一丝揶揄道:“这地方可不能随便来啊,下次可不能带心上人进来。”

“不是.……”

苏泠音连忙摆摆白生生的小手,随后才知道老者在与她开玩笑,脸红道:“是父王让我与先生一起的。”

“先生?”

老者有几份疑惑,随即目中闪过一缕磅礴的气息,好似将李宣从里到外看了个真切。

但左看右看,这年轻人都不像有什么修为的样子。

随后他又想明白了。

这大概是苏平那小子使了手段,想要骗过那里面的……必然是花了大功夫的,他一具化身降临看不出来很正常。

“既然如此,那就进去吧。”

老者点点头,又低下头继续看书。

走到门户前,苏泠音突然有点紧张的捏住了李宣的衣襟,好像里面有什么吓人的东西。

李宣笑了笑,直接牵起了她的小手,走过那扇门户。

顿时,四周黑暗下来,还有轻微的失重之感,过了片刻才感觉踏上实地。

外面看起来是平平无奇祠堂,里面却是别有洞天。

连绵的青山绿水,仿佛一个小世界般。

天空中挂着个黄橙橙的光团,温和的光芒涤荡而出,其内种着微微摇曳的紫竹,各色花朵争奇斗艳,有怪石嶙峋,清泉鸣响,鸟儿在林间嬉戏,甚至还能看到走兽飞禽。

其内隐隐能听到朗朗书声,微风拂面都带着墨香。

只能用四个字形容:

“光怪陆离。”

这些其实并非实物,大多都是文气显化而成。

这些异相之间,夹着一条蜿蜒的羊肠小道,直通往前方的那座气象万千的塔林,山顶则供奉着一尊斑驳的文宫。

羊肠小道的入口,摆着一尊人身高的雕像。

这尊雕像,李宣之前在步云镇的山上见过,当时还拜了拜呢。

‘考试地点,应该在那上面的宫殿吧?话说我是不是迟到了,所以才没人……’

李宣思索着,便迈步而出。

‘先生果然不是来参加秋试的.……’苏泠音下意识定了定,看着前面那条羊肠小道欲言又止。

“怎么了?”

李宣回头奇怪道。

这里虽然环境秀美,却没有桌椅也没有笔墨纸砚,要考试也没这么考的呀。

好歹是官方考试,遮风挡雨的地方总得有吧。

否则一大群人站在野外考试???

这不符合逻辑。

‘可能是泠音怕被其他人认出来吧.……’李宣安慰道:“没关系的,你是我的书童,跟在后面就好了,我帮你挡着点。”

“嗯。”

苏泠音点点头,下了莫大的决心。

这已经是古圣贤石林范围之内,看到的一草一木,都是诗词或篇章所化,如果要迈入其中,走入最高的那层文宫,等于在篇章的海洋中漫游,要承受莫大的考验。

不过先生既然都说没有关系了,自己便跟上就是。

李宣大步的往前走。

踏上羊肠小道的同时,心中不免有点激动。

儒道之路,我来了!

今天,我练习三月的个人练习生,一定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儒修!

此时,祠堂外面的空地前,学子都差不多来齐了。

他们没有苏泠音带着,自然只能等在外面,毕竟这古圣贤石林前的祠堂,没有允许是不准乱进的。

姬晓承受着赶考士子们的恭维,也极为像模像样的还礼,只是却并不参与讨论。

敢参加偏试的,都是满腹经纶之人,讨论的话题频频触及他的知识盲区。

这么多聪明人在,胡乱出风头会路出马脚。

言多必失,姬晓知道这个道理。

而且,他也微微冷静了一些。

因为这地方除了文气,还有种肃然的气息,仿佛令人从头到脚没半点秘密,好在怀中那石刻助他抵消了大半威压。

万一露馅了,恐怕会被钉在文人的耻辱柱上。

片刻过后。

刚刚那老者背着手从祠堂中走出,学子们顿时安静下来,此人他们都认识,那是燕国现存最久的老古董,曾经为圣人书童,现在专职守护古圣贤石林,除非燕国有亡国之危,否则外面的一切都与他无关。

但文人对其很尊重,不止是因为其悠久的年龄。

跟在圣人身边当书童,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彰显,以这位老者的年龄,知识也是渊博的难以想象。

淡然道:“来参加偏试,小后生你们心里应该都有数,老头子我测试起来不留情面,不管你是谁的儿子。”

说这话是,老者眼神若有若无的看了眼姬晓,后者顿时尴尬的低下头。

“通过者进古圣贤石林,参加下一场考试,有异议吗?”

众人纷纷点头。

进入古圣贤石林的考试,其实就是走个过场,老者的这关便已然算是偏试了。

古圣贤石林的考试……其实是让他们长长见识。

好像小学生去科研机构参观……

“无。”

混在学子中,姬晓硬着头皮答道。

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,这位的考验有多难学子无人不知,此时他心中开始有点没底了。

老者轻轻点头,忽的将手中的书页一扔。

只见哗啦啦的纸张漫天飞舞,宛如有灵性的纸蝴蝶般,整齐的在空中排列起来,上面记载的文字绽出缕缕流光溢彩。

祠堂前面的空地瞬间产生了变化。

周围的一处处亭台楼阁,正在渐渐的模糊淡去,变得一片空旷,众人仿佛踩在一片虚空之中。

天上星罗棋布悬着的白纸,有文章幻化成砂石,山壁,蓝天,白云,仿佛在慢慢的组成一个新的世界。

儒道一品之境!

这是正版的笔生世界,乃是儒道极高境界者才能使得出来,须胸有沟壑,需要的才气更是令人难以想象。

对于这些下境的学子来说,这世界已经与现实无异。

紧接着众人耳边开始出现川流不息的咆哮声。

一条仿佛从天外倒灌而来的崩腾大河,出现在众人眼前,一眼根本看不到尽头。

学子们站在这条大河便,仿佛有些许溅起的水花打湿面庞。

这便是此次的考题!

老者的声音回荡:

“逆流而上者,通过。”

“这需要我们泅水而上?”

有个寒门子弟不懂其中门道,笑道:“在下不才,经常在河边打渔补贴家用,这倒是正好。”

说罢,扑通一声跳了下去。

他还有几分自得,毕竟这些儒生大概是不会游泳的,自以为占了便宜。

却不想这河流中并非寻常之水,肉身在其中根本浮不起来,那士子在其中宛如旱鸭子般扑腾起来。

口中喊着:“救命!我游不动!!”

岸上众人顿时噤若寒蝉。

他们自己渡河都是个问题,谁还有闲工夫去救人的。

那寒门士子挣扎着,却仍然被湍急的河流冲走,一会就再也看不见了。

“淘汰。”

那老者的声音再次响起。

随即旁边的山壁上,一支无形的刻刀出现,在刚刚那名士子的名字后写了个数字:

“一尺”

“那位仁兄太过心急。可惜了。”

一个带着些许惋惜的声音传来,其他人顿时都看了过去,只见说话的是个面容板正的青年儒生。

姬晓认识此人,是开元城儒林令狐家的大公子——令狐甫。

虽然都是大公子,但这位可比他文名鼎盛多了,是真正的人中龙凤。

“请教令狐兄,该如何是好?”

一个士子问道。

寒门子弟们顿时将目光都聚集了过去。

令狐甫没有藏私的意思,解释道:“大家莫要忘了,此乃入学宫的偏试,又怎么可能是考验你会不会泅水。

想要在水流中前行,须得以诗词篇章作舟才行,若是作出的诗篇足够好,便能前进更多的距离,完全通过自不用多说,在下自付没这个实力。

历届偏试,只需游过千丈便可。”

“原来如此。”

一个士子点点头

“大河东去万里秋,白鹭平云接孤舟。

不知此日经行处,多少人家在树头。”

顿时,不待他调动才气,白云间便落下两尺长的匹炼,在河中幻化出了一叶扁舟,天空中飞过两只白鹭,护在小舟边。

那学子朝着令狐甫拱拱手,便踏舟而去。

令狐甫点点头,也开口道:

“水清莲不死,花落叶先红。

欲识濂溪意,须来此地中。”

此诗作完,足足五尺白练横空而落。

水中长出一支丈许长的莲花,载着他远去,人群也生出了许多的惊叹之声。

五尺文气,已经是极为少见的了,令狐家不愧是底蕴深厚,通过考试轻而易举。

“我有一诗,可刻于古圣贤石林之上。”

姬晓挺起胸膛,心中美滋滋。

以父亲给的那篇《侠客行》,通过这简直不要太简单。

你们在这写诗,我开挂,有镇国开路,区区一条大河算什么?

我的征途是古圣贤石林!

他志得意满的开口念诗,准备迎接众人惊叹的目光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